Emory的结果出来之前,我已经收到了5所大学的offer。即便如此,一想到可能会被最喜欢的学校拒掉,我甚至吓得生了场病。我很反感大学们的渣男行为,从来都是希望要么录取要么直接reject。但是面对Emory,我开始卑微地想着,defer也好啊,好歹还有机会。
焦虑,从上国际部开始就充斥着我的生活。
我之前一直是高考党,上国际部是很仓猝的决定,之前完全没有准备,因此比别人差一大截。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学托福和背单词也因为起步晚而比别人水平差很多,更是对多数活动没有兴趣,缺乏干劲。
而大多数中介靠贩卖焦虑为生:他们会告诉你,你的ap太少,托福分太低,sat act要尽早开始,活动必须要有竞赛和志愿者组织,最好再领导些什么展现leadership。因此,当我与这些中介们谈话的时候,总会被焦躁不安和反感包围。在与三小时留学谈话之前,我一直觉得前50是我的冲刺目标,前30简直谢天谢地。
然而三小时留学简直是众多中介中的一股清流。和张英杰老师第一次面谈时,我坐如针毡。没有中介问过我最让我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或者美国的游玩之旅给我带来什么感受。也从没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喜欢看地图,或者觉得有什么历史书写得特别出彩。最重要的是,三小时留学的老师们直截了当的告诉我,多余的活动千篇一律,优秀的文书万里挑一。我当时就喜欢上了这个让我不再焦虑的中介。
从那之后,我的节奏慢了下来,心态变得平和,一步接一步在努力前进。
第一次托福考试比大部分同学的首考晚了近半年,但是一口气考到了91分;别人在着急参加商赛、竞赛、ctb、amc,我则在三小时老师的指导之下,一篇一篇地查阅历史地理相关的资料文献;别人六月份开始文书初稿,但我因为高二的个人状态与高一大有不同而决定和三小时的老师们重新沟通,把之前的标签全部推翻。
ED1是和家长商议数次才最终敲定的;而ED2的大学——埃默里大学则完全是ED1结束后一个多月查知乎,刷视频的效果。彼时我才明白我真正想要的是有文理学院风的大U,城市或乡村,文艺或学术,social或nerdy,ta的状态必须要相对平衡。我惊讶于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契合我要求的学校。ED1结果出来后,老师们为我列了7,8所学校的选校清单,我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了Emory。
放榜那天,没敢自己查结果。
看到群里满屏的“恭喜”,我还有些不可置信,难道这一切就结束了?但是看到窗外的蓝天,看到电脑上贴的小骷髅头和一蓝一金两颗小星星,我终于确信:我被我的女神校录取了。我即将在大洋彼岸的亚特兰大,开启一场青蓝色的梦。